鲜卑拓跋氏是从哪儿来的?鲜卑族后裔有哪些特征?
鲜卑后裔(鲜卑族后裔特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正统王朝是个什么来头?
建立了北魏拓跋氏,祖先是鲜卑人还是汉族人?又或者是突厥人?
古代民族史鲜卑篇,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建立了北魏和柔然的鲜卑拓跋氏。
我们前面几期说过,檀石槐时代的鲜卑,更像是一个军事联盟,而不是一个我们现代观念里的民族。而鲜卑的突然崛起,也是融合了如匈奴等其他民族的一大批人。这和后来的契丹、蒙古都很像。
后来鲜卑逐渐分化成了东、北、西三个部分,其中北 鲜卑主要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拓跋氏。
那这个鲜卑拓跋氏是从哪儿来的呢?
一种是北朝人自己写的,多为北魏官方的自述。说自己的祖先,也就是鲜卑的祖先,是黄帝的后裔。其实在上古时代给自己找个神仙祖宗这事,很多突然崛起的部族都这么爱干。但这也就会出现个问题,自己最原始的那个神仙祖宗,和自己可考的正统祖先之间,是存在明显断代的。比如在日本天皇的神话体系中,第一个神武天皇就是个神话人物,一直到第十代崇神天皇才找到了存在过的证据。从神话到信使,中间断代特别大。
拓跋也有这个问题,《魏书》里就记载了一大堆只有名字的祖宗,完全不可考。
另一种是来自南朝人的描述,其实更不靠谱。说拓跋氏是汉武帝时期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的后代。就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司马迁也因为他受的宫刑。
南朝人说,李陵投降之后娶了个叫拓跋的匈奴女人,但李陵不喜欢他的后代说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后人就以自己匈奴人老妈的名当了姓。这完全是汉人的的价值观嘛。
这种说法被记载在《宋书》和《南齐书》中,比较像是南朝人为了埋汰北朝人瞎编的。
这就像北朝人会管和他们同样出自拓跋的柔然人叫蠕蠕的原因。
很显然,北魏官方是认同,自己所属的鲜卑族,是来自于被匈奴赶到大兴安岭的东胡。
但我们前面也说了,后期的鲜卑其实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所以同属鲜卑的不同部族很可能有着不同的源头。
那拓跋氏到的祖先,有没有可能不是鲜卑人呢?
这就要从拓跋一词的的来源说起了。
拓跋一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历史典故+方言翻译说
《魏书》开篇就说:“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资治通鉴》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大概意思就是说,魏孝文帝自己解释,我鲜卑拓跋氏是黄帝之后,黄帝时期五行属土,我们把土念作拓,古人管君王叫后,我们把后念作跋,所以我们叫拓跋,就是“土德之王”的意思。
在商朝之前,后这个字,确实是指君王的。比如《诗经·玄鸟》中就有一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这里的先后,就是先王的意思。《左传》里也有一句:“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就是夏王的意思,皋是夏朝第十五任君主,夏桀的爷爷。
所以射日的那个后羿,就是君王羿意思。哟,还是个倒装句,后羿莫不是个山东人?
所以按这个解释,拓跋就是土之王者的意思,并不是土的后代,或者土的媳妇。后有皇上媳妇这个意思都是周朝时候的事了。
扯远了,我们说回来。
这个解释其实听起来挺牵强的,所以很多后世学者认为,这只是北魏皇室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搞的一个强行解释。还有更扯的,《广韵》里说:“或说自云拓天而生,拔地而长,遂以氏焉。”这直接开天辟地了。
这和咱们上期讲慕容鲜卑的时候,说到的《晋书》里对慕容一词由来的(其中一种)解释很像:“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
就都,很牵强附会。
所以近代的语言学家们就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第二种:)突厥语音译说
19世纪末,考古学家在今天蒙古国境内鄂尔浑河与图拉河流域,发现了几块用鲁尼(Ruinc)字母所写的古突厥文石碑,这些石碑上的碑文给了拓跋一词新的解释。
几块石碑上都有一个词代指唐朝,也就是当时的中国。
那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呢?
这个词转写成罗马字母写成这样(Tabγač),也就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里中亚人称呼汉人“桃花石”一词的由来。而这个词在中西亚的一些国家中,特指南宋,称为马秦或者蛮秦。(Māsīn)
所以一些西方学者就认为,拓跋一词是一个突厥部落的名称(《十三世纪以前突厥语语源辞典》),其部落名称的读音,音译成了中文中的拓跋二字。
可这就又有个问题了。突厥第一次与拓跋氏政权建立正式联系,都是公元545年的西魏时期了,非正式接触也不会早太多。这时候,拓跋王室改姓元,都已经过去78年了(467年),突厥人应该不知道眼下这个已经汉化了的鲜卑王朝姓拓跋。
就算通过他们其他国家,比如柔然,打听到有拓跋这么一个名称,但面对这个官方国号叫魏,皇室姓元的国家,有必要故意称呼他们为拓跋吗?
所以最合理的一种推测是,拓跋一词源于其部落首领获得的称号或官名,其后代便慢慢开始以这个官名为姓。这种事在北方的草原民族中还是例证的。比如《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北凉录》就记载了十六国时期的匈奴人政权北凉,其皇室姓氏的由来:“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这个左沮渠就是匈奴时期的一个官名,这个官还是世袭的,都是由匈奴贵族须卜氏担任,汉化之后很多人改成了今天的卜姓。
那是不是说明拓跋一词确实来自突厥语呢?其实也不是。
比如跋(beg)这个词,在突厥语中是找不到词源的,很可能是从其他语言中来的借词。比如今天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其中的巴格(beg)很可能就和拓跋的跋(beg)是一个用法,在波斯语中,是神的意思。
所以我们就给个推测吧,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拓跋最早就是拓跋氏这一支部落祖先的官名或者是称号,后来慢慢变成了他们的姓氏。
而拓跋本身是个复合词,这两个词很可能来源于两个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语族的语言。
其本来的意思,可能和魏孝文帝自己解释的差不多,土地的主人之类的。
但黄帝之后什么的,就是为给自己的统治找合法性的强行联系了。
至于拓跋氏到底是什么人?
我们就从现代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中找答案吧。
根据复旦大学一项DNA研究报告可知,拓跋人的染色体类型更接近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11.11%)、内蒙古海拉尔的蒙古人(9.26%)、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的阿勒泰人(12.50%)和铁列乌特人(9.09%)。和汉族人的相似度非常低。(图)
是黄帝之后,或者说,和汉人同种同源的说法基本就排除了。
同时,从结果中也能看出。距今约5000-3000年前,鲜卑拓跋氏确实是从外贝加尔湖到呼伦贝尔这一地区的土著。这个时间也很符合史书中对东胡活跃时间的记载。
再加上其他一些论文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确定,东胡-鲜卑-室韦确实是继承关系的。
所以,鲜卑就是东胡,而东胡不是匈奴,也不是突厥。
拓跋这一支的祖先也确实是真鲜卑人,只不过名字有可能在和其他民族的交融中,吸收了外来词汇。
在东北地区活跃的鲜卑人,也确实是从外贝加尔迁徙过来的。
那搞清楚拓跋氏是怎么来的了,那他们后来又创造了那些辉煌呢?
他们和柔然的战争又打的怎么样呢?
他们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这些,都要从一个女人讲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