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中商情报网讯: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光伏产业已摆脱了对终端电站补贴政策的依赖,转向由市场旺盛需求推动的模式,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平价时代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成熟阶段。
发展现状
太阳能作为目前人类已知可利用的最佳清洁型能源,一直是我国新能源开发领域的重要新兴能源。从2019年开始,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874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32.28%,预测2023年将达到11809万千瓦。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3025万千瓦,2022年增长至39261万千瓦,预测2023年将达到47963万千瓦。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发展趋势
1.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我国凭借从硅材料、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光伏设备及系统集成到光伏产品应用的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光伏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161.1亿美元,2022年增长至512.5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759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CPI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
在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初期,太阳能光伏主要以集中式电站的形式在我国西北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区落地应用,而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用电需求远远高于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的西北地区,客观上存在大规模的电力输送需求。2016年,伴随着集中式电站补贴开始退坡,分布式光伏仍维持一定补贴水平,并且凭借其输出功率相对较小、易于灵活推广安装、就近缓解局部用电紧张等特点,分布式光伏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集中式装机量在2016-2022年间围绕平均水平线上下波动,而我国分布式新增装机量由2016年的4.2GW,增长至2022年的51.1GW,预测未来分布式装机量将会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WIND、CPI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建筑与光伏深度融合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逐步发展,光伏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非晶硅(a-Si)、碲化镉/硫化镉(CdTe/CdS)以及铜铟镓硒(CIGS)等薄膜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日趋成熟,逐渐发展出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与建筑构件材料相结合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包括光伏屋顶、光伏玻璃、光伏幕墙、光伏瓦等一系列光伏建筑材料。
从2006-2008年我国开始建设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开始,BIPV在国内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在各类工商业厂房屋顶、大型工商建筑的外侧幕墙上见到BIPV建筑构件落地应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3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光伏建筑市场空间巨大,由在技术进步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光伏建筑一体化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