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五个安全知识误区
近日小编发现,许多信用卡持卡人对自身信用卡安全使用存在知识误区,小编为您总结如下:
误区一:银行卡即使被偷,也无法取出钱
解析:一旦您的银行卡丢失或被盗,将存在被他人冒用取款、消费或被恶意透支盗取钱财的风险。目前,银行通常采取了交易密码验证、交易短信提示等措施,大大降低了银行卡被盗用的风险,但持卡人仍要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误区二:只要保管好银行卡片和密码就行了,银行卡信息不重要
解析: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银行卡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泄露,您的银行卡账户可能会面临被盗用的风险。
误区三:将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又好记又保密
解析:许多银行卡欺诈案件中涉案卡的共同特征是:银行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者将他人容易得到的信息作为密码,从而降低了破译密码的难度,增加了银行卡被冒用的风险。
误区四:个人信息是公开的,无需保护
解析: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职业等。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身份被冒用的风险,例如,不法分子冒用您的身份盗用账户或骗领信用卡,给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误区五:恶意透支不还款不算犯法
解析:恶意透支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是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行为表现方式。我国刑法规定,恶意透支达到法定数额、具有法定情节者,即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而且,随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持卡人如果催款不还,会被列入银行风险信息系统的“黑名单”中,留下不良信用纪录,影响其今后的个人融资业务。